骑行独库公路⑥:行程第四天翻过独库公路第二座达坂,下山浇成落汤鸡,晚上住酒店吃大盘鸡


从尼勒克游牧点出发到那拉提,耗时约8小时里程65.57公里;翻过独库公路第二座达坂【玉希莫勒盖】下山遭遇了急雨浇成落汤鸡,在【那拉提旅游服务区】短暂休息后到达G218交叉路口,临时决定绕道前往那拉提,联系朋友在度假村预定住宿;今天是骑行第四天,经历了高温炙烤和冰雨洗礼后,我更爱独库公路了。
1655447473595322.jpg
👆早餐牛奶

一早天蒙蒙亮,努力巴合提夫妇就起来忙活了,生炉子打扫羊舍准备早餐,我们有幸品尝了新鲜的纯牛奶,无任何添加奶香醇厚;

蹲在帐篷门口边喝牛奶边欣赏清晨的牧场风光;下过雨的草原,在阳光的普照下空气中有一丝清凉,混合着袅袅炊烟在头顶上空升腾飘散,逆光中只见牧民骑着马赶着羊群,身影从远处走来,经过门前,渐渐远去,一切是那么安详自然。


1655447502236704.jpg
👆游牧

山坡下零星有几间冒烟的毡房,游牧的生活即将接近尾声,往后骑行就不一定能遇到这样的牧场了,告别努尔巴合提夫妇离开时有些不舍,这种半游牧半定居的生活不是居住在城市水泥方格里的我们能想象的,辛苦的劳作透支着身体健康。


作为过客,我们所渴望的诗和远方不过是他们的辛苦日常,如果要问我此行有什么值得怀念的,除了独库公路壮观的风景,感叹筑路的艰辛历程,便是本地牧民的生活方式。


太阳钻进云层露出微弱的光芒,仿佛一只眼睛注视着大地,看到路边立着[防雪点]的牌子,抬头望着高耸入云的山峰,禁不住开始想象冬天的牧场是什么样的……


呼啸的大雪一夜之间便掩盖了毡房的痕迹,不见道路的轮廓;白天阳光温暖的时候,老鼠刨开洞口清理屋舍,意外地发现地上残留的肉渣,草原上留下一串串的足迹,这也许能给漫长寒冷的冬季带来一丝惊喜和安慰。


1655447554510382.jpg

👆玉希莫勒盖隧道|海拔3179米


离开牧场一路上坡骑行约15公里到达山顶,中途遇到两三位骑友在路口休息,这里有商店小卖部可以简单补给;等我们来到【玉希莫勒盖达坂】时,已是下午2点钟。天空阴沉,隧道里没有照明,又长又黑又冷,两头还安置了卷闸门;

玉希莫勒盖旧隧道,20多年前由某基建工程兵修建,隧道修了8年,牺牲了20多名解放军战士,通车一年后就因为涌水结冰而成为“冰洞”

2008年,横跨天山南北的独山子—库车公路那拉提至乔尔玛段的扩建任务启动。这段工程被称为全线的“骨头”工程,299道山弯构成了50公里的地段,特别是地处天山顶端的玉希莫勒盖隧道,海拔3200米,全长1943米,冰蚀、泥岩、裂隙水,地质极为复杂,每年施工期最多只有4个月。因其海拔高、施工难——特别是以前开凿的隧道已经废弃——被称为“天山第一隧”。

通过时最好提前准备好手电头灯等照明设备,看了下骑行数据,爬升约500米,隧道海拔3179米,遇上这样的天气,与两天前翻【哈希勒根隧道】简直是天上地下;下山途中在停车区避雨,等了半个钟头雨势见小便急着赶路,希望太阳快点出来,身体能暖和一些;

半山腰连续拐弯,探头能看到上山的路,沟谷纵深植被茂密;如果是好天气,下山会非常享受。此刻细雨蒙蒙时大时小,地面湿滑,车辆经过时都会溅起水花;

紧握车把的双手冻得有些发麻,小心翼翼地靠边停车,摘掉手套拍打搓手取暖,望见山下有建筑物,终于快到底了,谁知一阵急雨袭来,转瞬就浇得浑身透心凉,活脱脱变成了落汤鸡;在服务区休息时楞生生靠体温烘干了衣服,该是轻视天气变化带来的惩罚吧,不过心态还好,安慰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1655447593103704.jpg

👆落汤鸡VS大盘鸡

晚上住在度假村,游客稀少,两人整了大盘鸡,老板照顾,满满一盘90元;也是这几天吃住条件最好的一次;第一天是毛溜沟多人大通铺,后面连续两晚住在牧民的毡房里;


想起出发时的种种不堪,差点因为高温暴晒缺水就放弃了,如今翻过了两座达坂,行程过半,虽说下午被浇成落汤鸡,但精神状态还不错,加上今晚有大盘鸡犒劳,还能洗个热水澡,一扫多日的疲惫,期待明天满血复活。


有问题可以扫码咨询旅行管家多杰

电话同微信:18797332113

1652861735470477.jpg


参考资料:

1.玉希莫勒盖《凤凰网》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取消
建站ABC 建站ABC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