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独库公路⑤:抵达乔尔玛,向独库筑路烈士致敬,雨中借宿在草原牧民家

👆各占一方
顺着河流来到山脚,河水一边是围成一圈的帐篷毡房,另一边是打盹晒太阳的牛群,像是提前商量好的,围躺在一起;彼此各占一方,互不干扰。

进入乔尔玛乡过安检做核酸,吃过午饭后我和李哥来到纪念碑前,献花并向烈士三鞠躬致敬,在此有必要说明下独库公路的修建历史:
国道217线独山子至库车段又称独库公路,原是一条国防公路,也因纵贯天山被称为天山公路。1974年4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独库公路。
1974-1984年间历经十年艰苦卓绝的建设,13000多筑路官兵舍生忘死、胼手胝足。168名官兵献出宝贵生命,平均每3公里就埋葬着1名战士的忠魂,最大的31岁,最小的才16岁,受伤、致残2000多人。
它的贯通,使得南北疆路程由原来的1000多公里缩短了近一半,堪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
纪念碑背面基座上清晰地镌刻着壮烈牺牲的烈士的姓名,背后的陵园中依山势排列成一片的碑林,在雪岭云杉间显得庄重肃穆。
这里一共安葬着168位烈士的遗骸,每座墓碑记录着因塌方、爆破、雪崩、翻车、大风坠崖等意外牺牲的感人事迹;读来令人惋惜,感叹;更多的是肃然起敬……

碑文记:郑林书
十二支队一一三团三营五连班长,湖北罗田县人,1980年4月9日,奉命率领五名战士自独库公路巩玉段0公里至42公里执行任务,途中遇暴风雪。11日在36公里处牺牲,时年24岁。1980年7月,十二支队给郑林书追记二等功
在那个年代,没有各种工程机械设备,开山筑路的艰难困苦,我们是无法想象的!如今英雄之路已经是网红公路,每年游客络绎不绝,开车两天便能走完全程,一天经历四季变化;
在我们欣赏美景之时,吃水勿忘挖井人,有位义务守墓人陈俊贵老兵,35年如一日守护陵园,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关于陈老的事迹,文末有相关的介绍,可以扩展阅读。


扩展阅读:陈俊贵:点亮天山深处的英雄之光
有问题可以扫码咨询旅行管家多杰

推荐
-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